一、ERP的形成与发展
在20世纪80年代,企业管理者们逐渐意识到,需要一种综合性的计划系统来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,而不是依赖库存或缓冲时间的方法。于是,他们引入了制造资源计划(MRP-II),为了实现生产与库存控制的整合。
第一阶段:MRP
MRP,即物料需求计划,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,最初主要用于采购管理和库存控制。其关键功能是通过物料清单、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来计算物料需求。
二、ERP的发展历程
ERP系统是MRP-II的扩展形态,它在全球市场环境下,从全局角度对经营与生产进行计划,并集成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系统。ERP的核心功能仍然是MRP,它通过物料清单(BOM)的分解,将客户的产品需求转化为制造系统对物料和生产的需求,从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产与库存。
ERP的发展阶段
ERP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:
第一个阶段:MIS系统阶段
MIS(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)系统主要用于记录大量原始数据,支持查询和汇总等功能。
第二个阶段:MRP阶段
物料需求计划(MRP)主要用于采购管理和库存控制,通过物料清单、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计算物料需求。
第三个阶段:MRP-II阶段
在MR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P-II系统,涵盖了生产计划、能力计划、生产执行和绩效分析等功能,增强了企业的生产调度和资源优化能力。
第四个阶段:ERP阶段
20世纪90年代以来,随着MRP-II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,ERP系统应运而生。ERP系统不仅扩展了功能,还支持更多企业类型,不再局限于制造业,涵盖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,提高了企业的协同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。
第五个阶段:融合阶段
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ERP逐渐融合了人力资源管理、敏捷制造、精益生产、业务流程再造、全面质量管理、约束理论、电子数据交换(EDI)等相关理论。此时,ERP不仅集成了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,还向上下游企业的关系管理进行了整合。
订货点法
在ERP的发展史上,订货点法是最初的生产和库存管理方法。当库存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,就下达加工订单或采购订单,以确保库存保持在安全水平。
三、ERP的实施过程
主要资源管理
ERP实施过程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,例如市场资源(包括销售和供应资源)、财务资源(包括资金来源和支出)、工程制造资源(例如工艺路线和产品结构)等。
MRP-II的特点
- 计划的一贯性和可靠性
- 管理的系统性
- 数据的共享性
- 动态应变性
- 模拟预见性
- 物流、资金流的统一性
ERP实施的具体阶段
项目调研阶段
召开立项会议,供应商现场调研,与企业用户交流意见;分析流程,了解实际流程结构;召开工作会议,建立业务流程模型,分析企业管理的强项和弱项;制定项目计划表,安排项目具体实施时间与工作准备。项目准备阶段
成立项目组,并确认项目工作计划,召开由双方高层参与的项目启动会,明确项目对于实现企业远景目标的重要性,取得企业高层对项目的支持。业务蓝图设计阶段
在实施顾问的指导下,制定企业应用ERP的基本原则,包括物料编码原则、供应商和客户的编码原则、产品结构(包括BOM架阶)的分阶建立等。流程设计阶段
分析并设计业务流程,确定操作步骤和规则,确保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有效管理。
通过这些阶段性步骤,企业可以逐步实现ERP系统的全面部署,从而提高管理效率,优化资源配置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